跳至主要內容

4月新批住宅按揭減21.2%

過渡性房屋供應逾二萬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在網誌撰文指,政府積極推動過渡性房屋建設,計及投入服務、已動工、已招標、已啟動前期工作,以及深入研議項目,過渡性房屋單位逾二萬個,有助改善基層家庭生活。   以下是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5月28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踏上密不透光的樓梯,在昏暗燈光下打開門,小朋友在床上玩耍、吃飯、溫習的情境,在我們過去數年探訪劏房住戶時不時重現。對住在劏房的小朋友來說,劏房就是他們的世界。劏房有多大,他們的世界就有多大;劏房有多闊,他們的想像空間就有多闊。房屋問題的確令人揪心。   覓地建屋是治本之道。經過我們多年努力,現已覓得約350公頃土地,足以興建33萬個公營房屋單位,可滿足未來十年30.1萬個公營房屋的需求。   我們一方面加快公屋建設,另一方面,為協助及紓緩居於不適切居所家庭的生活負擔,我們已推出現金津貼試行計劃和劏房租務管制,紓緩他們的財政壓力和保障劏房租戶。   除此之外,我們積極推動過渡性房屋,既為基層家庭提供安全衞生的居所,亦減輕他們的租金負擔,讓他們可以累積社會資本。到了今天,已投入服務的過渡性房屋(5,215個單位)連同已動工(2,587個單位)、已招標(10,960個單位)、已啟動前期工作的過渡性房屋(1,651個單位)及深入硏議中的項目(1,176個單位)已有逾二萬個單位。   凝心聚力 成就契機   過渡性房屋的出現,印證同心就事成。感謝公益金及社創基金在2017年的支持,合共撥出5,000多萬元推出社會房屋共享計劃,讓我們能結合業主、非政府機構等有心人的力量,將合適的舊單位翻新,讓非政府機構租予有需要的基層家庭,鋪墊日後民商官攜手踏上征途,推動過渡性房屋。   建築技術的成熟與進步,亦為興建過渡性房屋帶來契機。近年政府積極推動既「起得快」、又「拆得走」的組裝合成建築法,令我們在尋找空置單位翻新以外,亦可善用短期閒置土地,把握土地有待發展的時空,以時間換空間,作過渡性房屋之用。   撥款到位 全力開動   立法會在2020年6月批出首筆共50億元的支援非政府機構推行過渡性房屋項目的資助計劃,讓我們可以為非政府機構提供財政支持,全面推動過渡性房屋建設。   計劃推出以來,已有30個非政府機構參與,反映社會對過渡性房屋的需求殷切,我們的目標由原本提供一萬個單位,兩度加碼至現時的二萬個,而資助計劃的撥款亦兩度增加至116億元。   生活改善 重現歡顏   縱使疫情在過去兩年多肆虐,各個過渡性房屋的建造工程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但民商官三方盡力與時間競賽,爭取讓更多基層家庭盡早遷離劏房。我與副局長Raymond(運輸及房屋局副局長蘇偉文)及政助Mark(運輸及房屋局局長政治助理符傳富)不時探訪劏房家庭。告慰的是,他們在迫人的生活壓力下都沒有意志消沉。他們在遷入過渡性房屋後,甚或已知上樓有期,他們臉上掛着的笑容反映着對開展人生新一頁的期盼和喜悅。   我們去年夏天到過大角咀探望唐先生,他住的劏房只有一個向着後巷天井的窗,長年不能打開,室內通氣不足,毛巾不時發霉,個多月就要更換一條。   其後,他與太太搬進樂屋,一幢用作過渡性房屋的B Hotel,房內有採光大窗,亦有乾淨整潔的獨立廁所。Raymond與Mark上月再次探訪他們時,喜聞唐先生已跟房屋委員會進行編配公屋前的詳細審查會面,獲配公屋在即。他們搬走後騰空出來的單位,亦會繼續讓有需要的基層家庭入住。   今年元旦,我與Raymond探訪了住在荃灣劏房的俞先生一家五口及居於葵涌劏房的葉先生一家四口。   俞先生一家住的劏房位處街市樓上的二樓,五口子擠在只能放兩張碌架床的空間。大女兒剛完成香港中學文憑考試。他們住在劏房時,姐弟兩人只能坐在兩張碌架床的上格,上網課、溫習也只能在一張床的空間進行。他們最小的弟弟仍未上小學,與父母同睡一床。劏房外燈光昏暗、衞生欠佳、品流複雜,俞先生一家已在這裡住了十年。   葉先生住的劏房環境亦同樣淺窄,但父母對兩個兒子的愛卻沒有受到空間限制,小小地方放滿小朋友的書本和玩具。同樣對着天井的窗戶,在房內亦不能得見陽光,而可走動的空間也只有方寸之地。幸而兩兄弟活潑依然,介紹我認識了他們的毛公仔好友。年紀小小的他們更已立志,作為鐵路迷的哥哥希望長大後加入港鐵工作,弟弟則希望成為救弱扶傷的救護員。   俞家及葉家現已由各自的劏房搬到長沙灣英華街的過渡性房屋,我們最近再次探訪他們。   俞家新居的空間足以讓各人平排站在一起合照,大女兒終於可由上格床重返地面,與我們坐着見面。街市的喧鬧聲不再,附近治安亦良好,居住環境的改善為三姐弟的成長帶來希望。   葉家兩兄弟的毛公仔好友亦跟隨他們搬到新居,而且毛公仔家庭成員數目似乎有上升趨勢。斜陽透過窗戶照進屋內,即使隔着口罩,亦可看見一家人的笑臉。   砥礪前行 燃點希望   過渡性房屋雖然只是基層家庭踏上房屋階梯的起步點,然而對身在困境的人,可說是漆黑旅程的歇腳站,可以紓一口氣、減一點壓,為前路燃點希望。我們衷心感謝沿途有心人,大家持續的支持鼓勵,與我們砥礪前行,絕不放棄任何一個可以改善基層家庭生活的機會。每一張在過渡性房屋展現的笑臉,都是我們堅持不懈的動力。  
http://dlvr.it/SRCB8B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裕寶工程有限公司 專業領導 用心製造

裕寶擁有優秀的研發團隊,不斷進步並引領商用廚具的技術發展,順應時代發展的趨勢。 裕寶工程優勢 : - 一站式提供設計、銷售及工程服務。 - 貼心訂造服務 滿足你獨一無二的需要 - 龐大客戶服務團隊 提供完善售後服務 用心研發專業爐具 助你開創商機 ! 資料來源 : https://yuepo.com.hk/ft/Index.aspx

AWS與香港科技園公司宣布達成策略合作 共同促進本港創科長遠發展

香港 — 2022年6月6日 — Amazon Web Services(AWS)與香港科技園公司(科技園公司)今天宣布達成策略合作,共同促進香港創科生態圈的蓬勃發展。在是次策略合作下,AWS與科技園公司將針對四大重點範疇,包括科研發展、技術模擬、合作孵化及人才和創新文化培育推出一系列的項目,協助科技企業、初創及科研人員在整個成長過程中推動創新。 香港科技園公司行政總裁黃克強表示:「科技園公司與AWS多年來緊密合作,致力支援高潛力的科技企業推動創新、加速成長及邁向成功。我們看到企業對雲端知識和創新技術的需求不斷增長,是次合作將結合AWS作為雲端創新領袖的規模及技術專長與資源,以及科學園二十年來累積的研發、培育及科研商品化能力和經驗,以加速推動香港整體創科生態圈,同時鞏固香港作為國際創科中心的地位。」 AWS香港暨台灣總經理王定愷表示:「AWS一直致力協助不同規模的企業實現數碼化,自2014年,AWS便和科技園公司在多個雲端計劃及培訓項目共同合作。我們很高興可以繼續加強和科技園公司的緊密聯繫,攜手解決本港創科發展中在人才培育、創新文化與技術商品化方面所遇到的挑戰。」 科研發展:科技園公司將加入「AWS Open Data Sponsorship Program 」,透過STP Platform進一步分享開放數據集,以支援來自大學及實驗室的本地科研團隊。該項目可供全球科研人員在雲端共享和分析多個領域的大型數據集,包括全球疫情及癌症等。是次合作將協助科技園公司夥伴企業的科研人員提升工作效率,有效節省資源、時間及處理數據的成本。 技術模擬:在人工智能及機械人等新興科技的商品化過程中,產品面世後的成效往往難以預測。有見及此,AWS將支援STP Platform透過技術模擬呈現科研成果,開發人員可以低成本為他們的產品進行模擬測試。此外,AWS與科技園公司將攜手推出「Train-the-trainer」計劃,利用專門支援機械人技術開發人員的AWS RoboMaker,讓開發團隊在3D虛擬環境中進行軟件模擬,以低成本、高效益的方式測試不同程式語言的機械人方案和產品,促進機械人技術的廣泛應用。此外,針對其他新興科技的相關項目亦快將陸續面世。 合作孵化:AWS 和科技園公司將繼續利用各自的優勢及資源共同培育初創企業,以推動他

2020溫室氣體排放減少

環境保護署公布,2020年香港溫室氣體排放量為3,380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較前一年下降約16%,同期人口下降約0.4%。   環保署今日發布2020年溫室氣體排放清單,人均溫室氣體排放量約4.5公噸,碳強度為每港元本地生產總值0.013千克二氧化碳當量,較前一年下降約10%,較2005年基年數值下降42%。   發電是溫室氣體的主要排放源,佔整體排放量60.4%,運輸界別、廢物處理分別佔19.7%和8.7%。 http://dlvr.it/SSvh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