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為甚麼香港人適合循環私人貸款?

陳茂波:財政政策因時制宜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撰文指,隨着經濟回穩、財政措施必須作出相應調整,關鍵是如何讓政策收緊的力度符合經濟現況,讓市民、中小企及社會更容易承受有關調整。政府會仔細審度考量。   他說,下年度的財政政策將由「相當寬鬆」的擴張性取態過渡至「中間偏鬆」,既聚焦扶持弱勢,更要增強經濟動能,進一步增強市民對經濟改善的信心,同時着力管控公共開支,以維護市場對政府財政穩健的信心。   在考量不同措施時,政府會盡可能緩減對弱勢社群的影響,但對必須壓縮開支的環節,以至可能須分擔的額外稅負,也希望獲得大眾理解、體諒和支持。   以下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1月29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還有不到一個月,便是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公布的日子,相關的公眾諮詢工作仍在進行。昨天早上我出席了香港電台舉辦的「眾言堂」節目,與近百位市民就預算案交流意見,從醫療、民生到房屋;從經濟發展到公共財政,大家關心範疇廣泛,我也把握機會就部分大家關心的議題作點解說。歸納來說,市民關心的議題主要有三方面:公共財政的可持續性、經濟復蘇的進程和社會民生的切身需要。   過去幾年的經濟受疫情困擾,來自各項稅款及政府收費的財政收入都有減少,三年來的防疫抗疫及支援措施涉及財政支出共6,000多億元,這兩項因素令2020至21年度出現歷來最高、多達2,000多億元財政赤字。2022至23年度赤字預計也將達1,000多億。在對抗疫情及經濟下行之際,我們堅定及果斷地採取了擴張性財政政策,透過逆周期措施增強對市民及中小企的支援,穩住了社會和市場信心。措施亦發揮了預期成效,並獲得市場及評級機構的認同。   隨着社會步入後疫情階段,防疫措施逐步解除,內地和香港逐步有序通關,今年的經濟肯定比去年好,財政策略因此亦有需要作出調整。連續幾年的擴張性財政政策,令財政儲備大幅下降到8,000億的水平,相當於約12個月的政府開支,遠低於三年前、相等於20多個月開支的水平。   面對經濟及市道受壓,我們在非常時期採取非常措施,穩住民生。然而,隨着經濟回穩、財政措施必須作出相應調整,這是負責任的做法,亦符合《基本法》第107條所提出的原則。公共財政的可持續性,是香港社會和經濟穩定繁榮發展的基本要素之一。香港作為細小、全開放型的經濟體,需要有充足的財政實力,才能抵禦外圍變化所帶來的風險。許多外國實例也顯示,不可持續的公共財政狀況,將影響當地經濟和金融系統的穩定,而這亦關乎到市民的穩定生活。   可以說,將近年擴張性財政政策收緊是無可避免並有必要的做法。關鍵是如何讓政策收緊的力度與經濟現況相符合,以及如何讓市民、中小企及社會更容易承受有關的調整。這些都需要仔細審度考量。   另一邊廂,儘管今年經濟將較去年改善,但仍須密切觀察疫後經濟恢復的速度與力度,特別是經濟復蘇之初,市場信心比較薄弱,如在這時候大幅收緊財政開支,可能不利於鞏固復蘇勢頭。此外,不同行業的經營環境、不同階層打工仔的收入恢復也許有滯後,市民對經濟復蘇的「體感溫度」也許存在落差。考慮到這些因素,即使面對需要縮減公共開支的巨大壓力,但亦未必適宜一刀切取消所有紓緩措施。   因此,下年度的財政政策將由「相當寬鬆」的擴張性取態,過渡至「中間偏鬆」。我們既要聚焦扶持弱勢、更要增強經濟動能,進一步增強市民對經濟改善的信心,但同時也要着力管控公共開支,以維護市場對政府財政穩健的信心。   不過,純粹減少開支,無助於增加未來的收入,我們必須兩個目標一併全力全速推進,務求在維持財政可持續性的同時,造就經濟蓬勃發展,且不斷增強發展動能。發展是硬道理,經濟發展得好,我們才有財力回應各項社會民生的訴求。   我們的策略是「有為政府」和「高效市場」的更好結合,從過去幾年大力投資創科,到現在吸引企業、招攬人才等舉措,也是希望增強經濟動力,讓創科應用協助傳統產業升級轉型、讓創新科技推動新興產業茁壯成長。對於站在新發展階段的香港,這是我們的經濟能否保持優勢與活力的關鍵所在,也是確保香港長期繁榮穩定發展的鑰匙。   讓經濟更蓬勃多元的發展、產業更豐富,經濟結構不至於過分集中,從而造就更多優質的就業機會,這關乎到經濟、亦關乎到民生。這是財政預算案的另一條主要思路。   編製這份預算案的最大挑戰,是面對龐大財赤,「節流是必須、開源更重要」。在這情況下,一些推出已有多年的紓緩措施可能需要調整。在考量不同措施時,我們會盡可能緩減對弱勢社群的影響,但對於必須壓縮開支的環節,以至可能須分擔的額外稅負,也希望獲得大家的理解、體諒和支持。   展望未來,隨着經濟全面復蘇和重拾動能,公共財政狀況希望能有所改善。我們必須將經濟發展得更好更強,「將蛋糕做大、也把蛋糕分好」。我們要鞏固這階段各行業的復蘇,也要增強未來的經濟增長動力。香港在新發展階段,正迎來新機遇、新潛力、新優勢。我們將主動出擊,加強對外宣傳香港的新定位、新發展。施政報告提出要說好香港故事,由我領導的推廣香港新優勢專責小組上周正式成立,成員包括相關的政府官員、各行業的傑出人士,也包括眾多「香港隊」夥伴機構,大家將合力建構推廣策略,並透過直接溝通和公關推廣,讓本地、海外和內地的朋友對香港的優勢與機遇有更全面的了解、更深入的認知與更充分的認同,讓香港未來的發展能展翅騰飛、兔躍新程,邁進新階段、躍上新台階。
http://dlvr.it/ShcDVw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屯門兩新屋邨租金公布

房屋委員會公布,屯門兩個即將落成的新公共屋邨租金以區內最佳租金水平釐定,所有單位月租定於2,500元以下。   兩個新屋邨共九幢大廈暫定於3月至6月落成,有9,415個單位,其中和田邨佔4,232個,菁田邨佔5,183個。   屯門區公屋單位最佳月租為每平方米62.4元,適用於和田邨和喜樓、和善樓、和彩樓及和麗樓,以及菁田邨菁信樓、菁心樓、菁樂樓、菁喜樓和菁善樓。   房委會表示,公屋租金已獲大幅資助,包括差餉、管理費和維修保養成本。   公屋申請人若未能負擔獲編配的新單位租金,可要求改配租金較廉宜的翻新單位;合資格者也可透過租金援助計劃申請援助。 http://dlvr.it/SHKRYf

2022 晚市再禁堂食,在家也可「食得妙」! (客戶資訊)

相信你和我一樣難以習慣晚市沒有堂食的時間。 外賣款式多羅羅,但你我仍可選擇健康又滋味的一餐 想要品嘗私房菜窩心的味道,現在也能輕易在家享受到! 由即日起至2022-01-20,「食得妙」外賣自取即享九折* 餐牌按此 : https://www.wonderfulmeal.com.hk/menu/ 《食得妙最新營業時間》 因應政府收緊防疫規例,店舖的營業時間將由今日起 (2022-01-07) 更改如下,直至另行通知。 午市堂食:11:30-15:00 晚市外賣:17:30-20:30 (提供外賣自取) 外賣平台:Foodpanda/ Openrice/食得妙直線預訂 食得妙私房粵菜 地址 : 香港九龍城福佬村道64號地下 訂座/外賣熱線 : +852 2383 6686 網址 : https://www.wonderfulmeal.com.hk (客戶資訊)

AWS與香港科技園公司宣布達成策略合作 共同促進本港創科長遠發展

香港 — 2022年6月6日 — Amazon Web Services(AWS)與香港科技園公司(科技園公司)今天宣布達成策略合作,共同促進香港創科生態圈的蓬勃發展。在是次策略合作下,AWS與科技園公司將針對四大重點範疇,包括科研發展、技術模擬、合作孵化及人才和創新文化培育推出一系列的項目,協助科技企業、初創及科研人員在整個成長過程中推動創新。 香港科技園公司行政總裁黃克強表示:「科技園公司與AWS多年來緊密合作,致力支援高潛力的科技企業推動創新、加速成長及邁向成功。我們看到企業對雲端知識和創新技術的需求不斷增長,是次合作將結合AWS作為雲端創新領袖的規模及技術專長與資源,以及科學園二十年來累積的研發、培育及科研商品化能力和經驗,以加速推動香港整體創科生態圈,同時鞏固香港作為國際創科中心的地位。」 AWS香港暨台灣總經理王定愷表示:「AWS一直致力協助不同規模的企業實現數碼化,自2014年,AWS便和科技園公司在多個雲端計劃及培訓項目共同合作。我們很高興可以繼續加強和科技園公司的緊密聯繫,攜手解決本港創科發展中在人才培育、創新文化與技術商品化方面所遇到的挑戰。」 科研發展:科技園公司將加入「AWS Open Data Sponsorship Program 」,透過STP Platform進一步分享開放數據集,以支援來自大學及實驗室的本地科研團隊。該項目可供全球科研人員在雲端共享和分析多個領域的大型數據集,包括全球疫情及癌症等。是次合作將協助科技園公司夥伴企業的科研人員提升工作效率,有效節省資源、時間及處理數據的成本。 技術模擬:在人工智能及機械人等新興科技的商品化過程中,產品面世後的成效往往難以預測。有見及此,AWS將支援STP Platform透過技術模擬呈現科研成果,開發人員可以低成本為他們的產品進行模擬測試。此外,AWS與科技園公司將攜手推出「Train-the-trainer」計劃,利用專門支援機械人技術開發人員的AWS RoboMaker,讓開發團隊在3D虛擬環境中進行軟件模擬,以低成本、高效益的方式測試不同程式語言的機械人方案和產品,促進機械人技術的廣泛應用。此外,針對其他新興科技的相關項目亦快將陸續面世。 合作孵化:AWS 和科技園公司將繼續利用各自的優勢及資源共同培育初創企業,以推動他